足球直播吧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专题...

马拉多纳:当你走上球场,生活便随之消失,各种问题随风消散,一

本译文为原创,原文及图片均来自TA网站及网络,不得商用。欢迎各位看官转发、收藏、点击“在看”!

作者:Amy Lawrence and Oliver Kay, The Athletic

译者:小炒肉

天使迭戈

“当你走上球场,生活便随之消失,各种问题随风消散,一切归于虚无。”——迭戈·马拉多纳,1960-2020

这句话,是迭戈·阿曼多·马拉多纳为自己的纪录片留下的一句配音,此刻听来令人倍感沉痛。“疯狂”二字贯穿了这位神话般的球员的职业生涯,模糊了赛场和混乱的私生活之间的界限,唯有足球能够令他得享片刻安宁。人在场上,球在脚下,围绕在周遭喋喋不休的噪音消失了。他在场上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给我们带来了等量的快乐。直到今天,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一点是多么令人感激。

无数人曾为他肆意挥洒的足球天分所倾倒,马拉多纳成为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看马拉多纳踢球成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也是他对人们如此重要的内在原因。阿根廷人将他那几次激情四射的世界杯之旅视作生命,那不勒斯人则期盼着他每周日都能为圣保罗球场的球迷们奉献一场狂野的表演。即使马拉多纳走下球场,离开了他的精神家园,也只有傻瓜才会把目光从他身上移开。他身上有一种魔力,牢牢地吸引着众人的注意力,仿佛随时都会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这种魔力是他与足球那歌剧般的关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拉多纳会跳舞。他在场上以自己的节奏推进比赛,踏着自创的探戈舞步,用独有的爆发力和浑然天成的技术去引领进攻,令场边观众无不屏息而待。马拉多纳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带球方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足球令人陶醉,以一己之力提升了整场比赛的可看性。

在最佳状态下,马拉多纳带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在踢球。他的双脚似乎有魔法,与皮球相得益彰。这种感觉似顽皮、似坚定、似有趣,既攻守兼备,又时刻待命,与其他任何球员都不相同。他推动着自己的身体带球向前,凭借混合了与生俱来的天赋、混迹街头的战斗本能和直截了当想要战胜对手的决心,去骗过、戏弄、击败前方任何障碍。正如豪尔赫·巴尔达诺所言:“他的左脚给足球带来了史上最佳的体验。”

马拉多纳经常带着女儿达尔玛在糖果盒球场的专属包厢内看球

马拉多纳职业生涯的每个里程碑,都无一例外地铭刻在了这项运动的历史上。他身上融合了超凡的能力和强烈的个性,这种罕见的结合是带领球队走向最高领奖台的必备素质。这两种品质在马拉多纳身上可谓取之不尽,也使他精力充沛。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的比拉菲奥利托度过了贫穷的童年后,他便离开家乡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马拉多纳15岁时便为阿根廷青年队首次亮相,16岁时就在国家队闪耀光芒,在这样一个惊人的年纪就被推到了舞台中央。尽管他才华横溢,但在17岁的时候,没人相信他足以参加1978年由阿根廷主办的世界杯。作为时任阿根廷主帅塞萨尔·路易斯·梅努蒂从大名单中最终排除的三名球员之一,马拉多纳遗憾地与首次参加世界杯的机会擦肩而过,哭得像个孩子。

初入国家队的马拉多纳

落选那天,他独自一人在户外呆了一个小时,倚在篱笆上,凝视着远方。尽管在阿根廷国内已经是大新闻,不过这名17岁少年落选大名单一事并未在国外引起等量的轰动。然而,举世瞩目的盛名与压力没过多久就在他身上永久驻扎下来。几年之后,马拉多纳在温布利球场踢比赛,《星期日泰晤士报》还特意撰文指出:“马拉多纳连续控球2分10秒。”

1953年,“魔幻匈牙利”带来的冲击波首次颠覆了人们对足球的固有认知,迫使观众重新审视自己对足球这项运动的理解。80年代初,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少年在球场上做着与其他球员截然不同的事情。他控球的动作十分灵巧,带球的方式热情似火,拥有不可动摇的平衡性,毫不费力地统治比赛。他是一名重新定义足球的球员,与30年前那支重新定义足球的球队遥相呼应。

马拉多纳一次又一次地把英格兰队的防线搅得天翻地覆

对于他那个时代——或者说任何一个时代——最好的球员来说,当同胞们在家门口举起最为神圣的金杯,而自己却只能作壁上观时,这种近距离的疏离感无疑是促使他进步的最佳动力。1982年,马拉多纳首次参加世界杯,不出意料地遭遇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粗暴铲球,细腻的技术无从施展。其时,他还在学习如何应对这种防守风格。在经历4年磨炼之后,他不仅找到了破解粗暴防守的方法,还开发出了更具侵略性的球路。1986年,马拉多纳的表现高开高走,一切外在和内在条件——甚至冥冥之中如有天助——都在推动着他率队前进。

1978年,年轻的马拉多纳目睹阿根廷队在本土捧杯

1986年世界杯属于马拉多纳。10号球衣,队长袖标,在阿根廷队14个进球中他制造了10个进球。无疑,他的带球次数名列赛事第一,被犯规次数创下了世界杯历史纪录。他勇敢地面对来自各个方向的铲抢,无数次地从草坪上爬起来。他用脑子踢球,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助攻和进球。在这场群星云集的“演唱会”上,他的演奏技艺精湛,唱功了得,嗓门还大,为世人奉献了一场最为精彩的表演,成为了阿根廷的国民偶像。

在对阵意大利的比赛中,马拉多纳“顽皮”地从一个几乎不可能的角度突破最后一名防守队员,紧接着一记完美的凌空抽射破门。对阵英格兰的世纪之战就更加无需赘述了,马拉多纳攻入了世界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和最流芳百世的两粒进球,一共只花了5分钟。

足球史上的经典一幕——上帝之手

在阿尔夫•拉姆齐爵士看来,正是这场比赛这让他变得至高无上,但同时也削弱了他应有的地位:“贝利几乎拥有一切,马拉多纳已经拥有了一切。后者在场上更加努力,承担的责任更多,技术也更好。此外,人们能记住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足球的规则。”

马拉多纳球技精湛,踢球的方式颇具争议性,这种悖论感有如美女与野兽的结合,令这个故事更加复杂,也更具强迫性。

马拉多纳全速带球前进,贯穿了比利时队的防线

背负着争议,马拉多纳继续率队前进。在对阵比利时的半决赛中,他的进球力助阿根廷取得胜利。他在场上全速冲刺的方式——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又不浪费哪怕一毫秒的时间——堪称经典的马拉多纳式带球。最后,尽管西德在决赛中布下重兵盯防马拉多纳,但他还是利用敏捷的思维和宽阔的视野撕碎了西德的密集防守,在加时赛中送出了一记绝杀助攻。

在俱乐部生涯中,博卡青年的糖果盒球场是马拉多纳少年时代的梦幻之地;转战欧洲之后,他在巴塞罗那和塞维利亚的状态与运势时好时坏,最终在那不勒斯找回了那个无所不能的自己。马拉多纳在那不勒斯复制了自己在国家队的奇迹:将一支处于低谷中的球队带到巅峰。

率队首夺意甲冠军后,马拉多纳尽情庆祝,在那不勒斯队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拉多纳在这座城市中受到了广泛的尊敬与爱戴,这种真挚的感情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半分。

油管上有很多马拉多纳的视频,致力于为互联网一代介绍这位球星的风采。有一个视频展现的是那不勒斯的赛前热身,配乐是上世纪80年代的歌曲《Live is Life》,皮球好像黏在了马拉多纳的脚上,随他一起合着背景音乐翩翩起舞。

他那举重若轻的控球技巧仿佛与生俱来,既有夜店音乐的律动感,又具备小夜曲的那种婉转、缠绵,甚至诱惑。即使距离开赛还有很久,他在每次热身时“漫不经心”地向看台展示的各种小技巧就足以令球迷欢呼雀跃。在他参加的比赛里,马拉多纳永远是中心人物,是奇迹的缔造者。

每到比赛日,那不勒斯球迷都在看台上高唱:“妈妈,为什么我的心跳如此之快啊?因为我见过马拉多纳,我爱上了他。”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那不勒斯,他的“门徒”们无私地爱着他。他们把马拉多纳画进巨大的壁画中,供在神龛里,放任自己陷入当下的悲伤不可自拔。马拉多纳仍然是这两座城市中,文化、人民、奋斗和梦想的象征。

魔鬼马拉多纳

“当你走上球场,生活便随之消失,各种问题随风消散,一切归于虚无”——迭戈·马拉多纳,1960-2020

然而,当迭戈·阿曼多·马拉多纳走出球场,回到现实世界后,问题又如洪水般涌来。场上,他会用自己的才华迷惑对手,迷倒观众;场下,他的生活一片混沌。

马拉多纳在阿西夫·卡帕迪亚为他拍摄的纪录片《迭戈·马拉多纳》中回忆自己的那不勒斯时光:“每周日都有场球。每周一,克劳迪娅会和女儿们在家吃饭,而我会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喝酒,吸食可卡因。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周三,然后再花三天清理身心,准备周日的比赛。”

想想看,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或者说是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每周都要疯狂地吸食三天可卡因,兴高采烈地回到家,径直躲进浴室,免得女儿们看到自己的样子,再花三天的时间把毒素排出体外,以便在周日下午再次走上球场施展绝伦的球技。这种生活不断循环,直到走向毁灭。

最终,马拉多纳为此付出了代价。正如马拉多纳多年后所言:“毒品并没有让我变成更好的球员,反而逐渐将我摧毁。如果没有那些东西,我能取得你们想CBA直播象不到的成就。”

马拉多纳每周都要XD过量,然后再花上好几天来“调理”身体状态以备比赛

摧毁他生活的不光是可卡因,还有功成名就之后那席卷一切的混乱。无论是在巴塞罗那、那不勒斯、塞维利亚,还是在他的家乡布宜诺斯艾利斯,马拉多纳无法获得片刻安宁。如果说当代的顶级球星过的是一种近乎修道般自律的生活,身边有一群工作人员帮助他们把名利带来的关注度和大众的注意力分散到最低,那么马拉多纳则恰恰相反,特别是在那不勒斯时期,他时刻被混乱包围着,最终冲昏了头脑,失去了自我。

相关集锦

相关录像